
中国证券报指出,往后看,流动性的回归之路可能还没有结束。本月是有史以来MLF到期量最高的一个月,7月13日和23日分别有1885亿元、5020亿元MLF到期。临近7月中旬,企业季度缴税的影响会逐渐显现。7月是传统税收大月,2017年和2018年的7月份财政存款增量分别达到11600亿元、9345亿元。虽然今年减税降费力度加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本月税收规模未必会有前两年那样多,但税期因素对短期流动性的影响仍不容小视。
(一)数据跟踪:9月单月销售负增长,部分城市去化率下降,金九银十难现。土地端,虽然土地购置面和金额仍保持较高速增长,但是土地溢价率持续走低,房企拿地趋于理性。投资端,新开工面积再创新高,房企采取快推盘、抢工期的策略以对冲风险,投资增速在新开工和土地购置费的支撑下稳健回落。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北上资金从3月开始持续流入A股市场,5月北上流入资金创新高,行业上仍然是持续加配仓位最重的食品、医药等下游消费板块。这可能是A股正式纳入MSCI前国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提前布局。在经历了前期大跌之后A股的配置价值逐渐显露。整体来看判断,在11%盈利增速的背景下,上证综指年内有望重回3500以上。信用风险等因素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制约更多的是暂时性的而非趋势性的。
第一,提升财政收入的征管能力和深化税制改革。财税部门征集和管理财政收入的能力是财政可持续的重要支撑。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税源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税收征管能力还意味着宏观数据的挖掘能力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即通过税收征管挖掘微观主体与宏观经济的基本数据,通过简化征管程序减轻纳税人负担,以便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形成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此外,还需要建构可持续发展的税制体系,分析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预测主要税种收入的增长情况,阐释重大税制改革对财政可持续带来的影响。
就在中央政法委发布消息后,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也随即发布消息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会议,表示坚决拥护中央政法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调查“千亿矿权案” 卷宗丢失等问题,将全力配合联合调查组工作。调查组电话公布后被打成热线,称24小时有人接听
经济增速全球领先,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首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的比重、增长速度、对经济的贡献都是最高的,其增速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并且仍处于上升趋势,既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稳定器”,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其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转型升级。服务业在扩张中兼顾结构调整;再次,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国重大区域战略的稳步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度逐渐改善,区域间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